创业致富

  宁县属六盘山特困片带扶贫开发重点县,截至2017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06万户3.64万人,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今年以来,宁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12个专责工作组、9个脱贫攻坚战区、18个攻坚队,省市县5540名干部职工和1136名村组干部,凝聚成强大的帮扶力量,以“一户一策”为关键,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以脱贫攻坚“大比拼行动”为抓手,力争实现4903户1.93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9%。

  一

  走进宁县金村乡兰庄村张田春家中,墙上张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完成情况进度表上,填写着“落实养蜂奖补资金5000元,养驴产业奖补资金7100元,落实一、二季度二类低保3人5220元”……

  今年,帮扶干部多次到张田春家上门走访,了解到老张以前有过养蜂和养驴的经验,便积极动员他发展特色养殖业,帮助他购置了10箱中华蜂、8头驴,老张还积极参加了县乡相关养殖技术培训。同时,帮扶干部还引导他加入宁县聚农苹果产业资金专业合作社,参与入股保底分红。

  目前,张田春养蜂收入4000元、养驴收入3000元,再加上儿子田军旺的打工收入,今年他家就能摘掉贫困“帽子”。“帮扶干部按照年初‘一户一策’制定上墙的帮扶菜单,帮我逐一落实,无论是养蜂、羊驴产业,还是引导我入股合作社,每天都跑前忙后,现在日子总算有奔头了。”张田春感慨地说。

  在宁县,像这样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方案的例子还有很多,帮扶干部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门别类地制定脱贫方案,使各项扶贫措施更加符合贫困户的实际。

  二

  “只花了1万多元就住上了新房,我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政府。”见到宁县湘乐镇瓦窑村村民王宝兰时,他正在牛棚里忙着给牛喂草。

  王宝兰家的院子里,是新修的3间砖混结构房子,王宝兰介绍,以前的3间土坯房是上世纪90年代初盖的,因年久已出现漏雨和裂缝。

  今年“一户一策”扶贫政策出台后,县委帮扶干部王海鹏成了他家的“常客”,在详细了解了王宝兰的实际情况后,王海鹏为他讲明了有关危房改造项目的政策,开始动员他建房。

  今年6月,王宝兰家的房子开始动工建设,房子盖好后,他如愿拿到了2万元补助款。

  “挪穷窝”更要“拔穷根”。在帮扶干部王海鹏的帮助下,王宝兰购买了2头基础母牛,并享受了政府产业奖补资金7000元,同时,他还参加了苗林科学管护培训。

  “现在,道路、吃水、住房的问题都解决了,产业致富门路也有了,日子会越来越好。”王宝兰笑着说。

  据统计,在今年脱贫攻坚中,宁县有2809户农民享受到政府危房改造补助,全县危房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三

  冬季农闲时间,金村乡老庄村村民朱红德正忙着在村里的农民讲习所“加油充电”——讲习所邀请邻村的苗林产业致富大户在这里开展苗林管护技术培训。

  “听这些苗林大户讲课,让我对苗林产业有了新的认识,我要把学到的技术,用在我的苗木管理和经营上。”朱红德说。

  扶志扶智双向发力,努力消除“精神贫困”,最大化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宁县县委、县政府今年在扶贫工作中抓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热情,今年宁县以“扶志+扶智”为抓手,大力实施“扶贫扶志·新时代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办了农民夜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扎实开展“地头式”“院落式”培训,通过为群众开展政策解读、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普法教育、技能培训等课程讲解,引导和激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增收信心。今年以来,全县累计举办技能培训班102期,培训10819人。

  与此同时,宁县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婚嫁彩礼标准、办事程序和酒宴标准,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农户”“道德模范”等系列评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并通过举行脱贫攻坚“大比拼行动”成果展示系列活动,表彰奖励了一批扶贫先进集体、企业和勤劳致富先进典型。

  如今,宁县广大乡村的农家院落、扶贫车间、产业基地里,脱贫攻坚的热潮在涌动,广大干部群众正聚力攻坚拔穷根。


技术支持: 义斌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