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窗 >>产业技术 >> 采取综合技术方案、开发安全替代品、打造联合体应对饲料禁抗
详细内容

采取综合技术方案、开发安全替代品、打造联合体应对饲料禁抗

采取综合技术方案、开发安全替代品、打造联合体应对饲料禁抗

——专访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处室负责人

本网讯(记者 崔丽 见习记者 王炎麒)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公告提出:为了维护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决定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并对相关管理政策作出调整。针对这一行业热点,本报记者专访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处室负责人。

据介绍,饲用抗生素不当使用,主要是造成细菌耐药性加速传播,大大增加环境中致病菌抵御抗生素的可能性,导致抗生素失效;同时也可能在动物产品中残留,人体过多摄入后有损害健康的风险。全球最早禁用促生长抗生素的国家是瑞典,自1986年开始实施,2006年以后欧盟国家全面禁用促生长抗生素,美国在2017年也开始禁止人用抗生素用于饲料中。在我国千家万户搞养殖、日常监管难度大的背景下,为有效防范细菌耐药性持续传播,确保人类健康,有必要学习借鉴欧盟国家的经验,先从饲料生产环节入手,加强饲用抗生素管控。

可以说,“饲料禁抗”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促生长抗生素退出时间节点已经明确,2020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7月1日起停止使用。需要饲料和养殖业加快推广饲用抗生素减量替代方案,积极做好应对。

那么具体该如何应对?首先,要立足全链条管控采取综合技术方案。在动物养殖全链条各环节做到减少病源接触机会,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包括种源无病源,实施疫病净化,确保种苗健康;饲料无病源,通过对饲料原料采取热处理或生物发酵等熟化预调制技术,减少饲料中的致病菌,消除抗营养因子,改善饲料品质,改进饲喂工艺,严防“病从口入”;机体抗病源,通过采取精准营养、精准配方、精细饲养等措施,实现营养均衡供给,应用抗病营养策略,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提高动物自身抵抗致病菌侵害的能力;环境少病源,加强养殖环境控制和粪污管理,为动物生长提供干净的空间环境。

其次,要加快开发绿色安全替代产品。比照抗生素促生长作用机理,有针对性研发应用绿色安全的替代产品,加快审批上市应用。包括具有调养机体、健康肠胃、改善吸收等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通过养分和定植竞争作用排斥致病菌、产生营养性代谢产物的有益微生物,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的寡糖多糖类物质,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主动防御能力的生物活性肽,以及其他改善动物健康的产品。替代产品开发需要关注的是,以改善动物免疫力、调节微生态平衡、调理肠胃健康、改善营养物质消化代谢为目标,规避选择类似抗生素作用的物质,重在避免产生新的耐药性。

最后,要形成共识打造产业联合体。依靠“政、产、学、研”协同推进,把有意愿参与的饲料和养殖上下游企业组织起来,开展相关技术和产品组装集成并示范应用,评价综合技术方案在饲料生产和养殖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逐步建立并应用养殖业全链条抗生素减量替代技术规程,在产业联合体内部推行并引导全行业应用。自2018年起,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已经组织相关优势单位和部分企业,联合开展全链条抗生素减量替代技术规程的研究和示范,力争在今明两年取得实质性进展,最终实现饲料“禁抗”、养殖“减抗”、产品“无抗”。

为实现上述目标,农业农村部和地方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将持续完善服务、强化监管,规范行业秩序,激励创新发展,为饲料和养殖业的抗生素减量替代建立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快调整优化《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按各类产品的实际用途归类管理,将具有添加剂功能的原料调整到添加剂目录,在添加剂目录中增加新的功能品种分类。优化新产品审评审批程序,根据产品创新程度实施不同评审程序和材料要求,建立新产品申报事前咨询服务机制,完善技术评价指南等。持续完善监管制度,继续实施事前准入为核心的预先控制、事中规范为核心的过程管理、事后严打为核心的监督执法,打造公平竞争、自由发展的市场环境。


技术支持: 义斌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