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农业资讯 >>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步伐,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详细内容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步伐,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根据德州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围绕”要求,我到联系点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百姓对于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关注度很高。在这方面,禹城市已经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为更好地回应群众期待,9月15日至30日,我牵头禹城市委办有关科室组成专题调研组,就“以土地制度改革推进乡村振兴”课题,先后赴禹城市自然资源局、发改局2个市直部门和房寺、伦镇、莒镇等乡镇继续开展深入调研,总结了做法与经验,分析了问题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思考与谋划。

近年来,禹城市作为全国33个之一、山东省唯一一个承担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扎实稳步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为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自2015年3月三项改革试点启动以来,秉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边提速”的工作思路,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四条底线,征地、入市、宅改“三项统筹”,道路越走越宽、步伐越迈越稳,联动越来越强,有力助推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禹城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本做法

  (一)尊重民意,紧紧依靠群众。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关注热点,精准把握合理诉求,工作开展前、制度制定前、政策推行前,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在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划定等方面,均以群众认同作为推进改革的最大动力,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试点的最好评判,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按程序、依步骤、实打实开展工作,确保政策顺民心、合民意、有温度,实现“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二)实事求是,深入调查摸底。土地征收前,对被征地村面积、组织状况、拟征收地块位置等情况详细调查,并开展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征地决策提供参考;成立专门队伍,对全市范围内每宗地的位置、面积、权属、使用者、使用情况和入市意向等全面摸排,捞上了家底,摸清了底数,顺利推进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结合城乡网格化管理,对宅基地使用、空闲废弃、一户多宅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统计,建立明细管理台账,为工作扎实推进提供真实可靠数据支撑。

  (三)高点站位,坚持科学规划。投资1000余万元,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方式,召开专题会、论证会、汇报会,以土地利用规划为龙头,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发展、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规划,全面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编制,将城市规划区外833个村(除5个保留村庄外),全部并入48个农村新型社区,强力打造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确保“一张蓝图画到底”。

(四)建章立制,夯实制度基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面,从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被征地农民多元保障等进行制度完善,创新制定《禹城市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禹城市征地补偿资金代管暂行办法》等13个制度文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从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入市范围和途径、交易规则和增值收益分配等方面,制订《禹城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等8个规范性文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从宅基地所有权、遗留问题处理、有偿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等方面着力探索创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禹城市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等12个相关文件,有效发挥了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管长效的作用,确保了改革试点正确方向。

二、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全面破解乡村振兴制约

  (一)解决了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破解了资金瓶颈。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共实现入市交易1.8亿元;全市村集体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765万元,增加了集体经济实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通过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动产权抵押贷款工作,打消企业用地顾虑,现已成功办理25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1785万元,有力保障了农村产业发展和企业正常运营;通过开展新型农村社区不动产抵押贷款工作,为农民发展种养殖等产业解决了创业贷款难问题,极大激发了农民创业的热情。

  (二)解决了乡村振兴“人才哪里来”,破解了人才制约。全市共新建或扩建农村社区26个,搬迁村庄119个,近4万名群众搬入新居;建设农业园区共83个,工业园9个,带动农民就业5万余人,有效加快了城镇化步伐。通过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引进质效双优项目,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留住了更多“田秀才”“土专家”贡献力量,唤回了更多“乡贤”“能人”回故乡建设家乡,吸引了更多企业家、大学毕业生来农村投资兴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解决了乡村振兴“产业如何兴”,破解了发展制约。坚持“规划先行”,通过统筹安排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各项事业用地规模,有序安排建设用地空间和开发时序,优化了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依托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塑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四种新型业态,加快了城乡要素流动,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四)解决了乡村振兴“空间如何拓”,破解了土地制约。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高效释放存量土地,灵活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力盘活了土地资源,拓展了项目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产业用地空间。通过开展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有效保障了龙泽实验学校、残疾人众创等民生项目顺利实施,中央创新区、松果能源装备产业园、三一城建住工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先后保障了熊氏食品有限公司、莒镇嘉业小微企业产业园、伦镇数控产业园等130余个项目顺利落地,实现投资20亿余元;全部投产后,可解决就业人口8000人,增加税收6000余万元。通过农村闲散土地的盘活利用,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通过农村新型社区统一规划和建设,促进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据测算,48个农村新型社区全部建成后,可节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近10万亩。

三、用好用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禹城市在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土地“沉睡”资源有待进一步唤醒,以此强化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二是土地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此强化农村土地的亩均效益;三是土地集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此带动乡村人才产业的集中集聚。下一步,禹城市将进一步用好用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再提速、再提质、再提升,打造乡村振兴的禹城样板。

(一)抓好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近年来,禹城市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取村集体宅基地有偿使用费,增加了集体经济实力;通过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市交易,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整理开发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支持。去年以来,共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1940亩,交易总金额7.8亿元,亩均40万元。下一步,禹城市将统筹利用三项试点成果,确保发挥最大效益。对土地征收程序和多元保障制度进行再检验再完善,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集体土地入市引来长久发展的金凤凰,让农民长期受益,为村集体增收做足保障。通过农村宅基地改革,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村社区,挖潜土地指标,形成社区建设从单一“财政输血”到长效“自身造血”的嬗变,进一步盘活土地指标的基础资源,打破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释放原动力,激发新动能。

  (二)做强新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近年来,禹城市通过狠抓土地改革“三项试点”,有序安排建设用地空间和开发时序,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得到优化;通过“入市”引项目、育产业,稳妥推进农村废弃宅基地和空闲地收回整治,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下一步,禹城将继续调优产出结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聚焦消费,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加快“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优化和转变,放开手脚调整种养殖结构;调优农业结构,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全力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真正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好产业与农业深度融合优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并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三)培树领路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驱动。近年来,通过积极稳妥推进两区同建,全力统筹三项试点,实现了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通过引进质效双优项目,搭建起创新创业平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下一步,禹城市将继续用好“5331”人才计划,大力引进涉农人才团队,支持高校毕业生、工商业主、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创业,形成“农商回归、农才回家”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农村支部“固本强基”行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同时,依托德州科技学院、市职教中心,培育5000名新型农民,打造“乡村工匠”,把最广大的人力资源变成最宝贵的人力资本。


技术支持: 义斌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