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先行“72变” 掘金县域正当时 走进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镇的肉牛养殖基地,一望无边的草场上,我国自主选育的“夷陵牛”悠闲地吃草、休憩,不时传来洪亮的“哞哞”声…… “现在我们可以自主培育出A4级以上的雪花牛肉,这是我们中国养牛人的自信。”枝江市联强农牧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肖贤方告诉记者,通过科技支撑,一头800斤的“夷陵牛”能产出20斤左右A4级以上的雪花牛肉,肉牛疫病死亡率由10‰下降到1.5‰,日增重由1.25公斤提高到1.4公斤,每头牛价值从1.5万元提高到8万元。 在全国,像“夷陵牛”一样以科技为翼,以创新为驱动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案例比比皆是。为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全面部署启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以下简称先行县)共建工作,在全国遴选了72个县(市、区),以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协调、国家级或省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为技术支撑、共建县落地实施的方式,摸索推进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实现路径。3年来,各县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从“新”破题,产业科技融通赋能单产提升 麦收时节,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黄磊家庭农场示范田,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团队培育的“郑麦1860”,穗多穗大籽粒饱,喜获丰收。 “‘郑麦1860’的高产性突出、优质效能高、品质优异,实现了高产、绿色、高效。”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研究员胡琳介绍。 开展先行县共建以来,正阳县针对小麦品种结构布局不优,生产标准化水平不高等关键问题,通过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引进了“郑麦1860”“郑麦103”“郑麦113”等优质品种,2021、2022两年度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均为81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5%。2022年,小麦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较2020年提高200公斤以上。 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杂交油菜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7000多亩油菜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管理下,果实饱满、长势良好。 “通过先行县共建,我们与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深度合作,引进推广优良品种,配套应用油菜全程机械化、密植增角等技术,全区油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襄州区副区长李伟介绍,王汉中院士团队选育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示范单产高达419.95公斤/亩,刷新了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高产纪录。该新品种有耐密植、高产、高油、抗病、抗倒、适合机械化收获等优点,种植密度可以达到每亩3万株左右。此外,通过推广全程机械化制种,襄阳市的杂交油菜制种面积迅速增加,从2021年秋播的2.5万亩,到如今的4.2万亩,占全国油菜制种面积的20%。 “活了大半辈子才发现,玩着手机也能种田。”在枝江市问安镇万水桥村,村民闵福生通过手机上的“MAP智农”App对自家200亩水稻进行巡田。 给闵福生提供技术支持的是中化智慧农业指挥平台。“过去‘望天收’,现在‘可调控’,通过先行县共建,我们汇聚了一大批颠覆性和尖端技术,为枝江农业生产‘装上’了智慧大脑。”枝江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鲁元说,枝江市推广智慧农业平台,为农户提供了及时、精准的农事活动提醒信息。在“智慧大脑”的帮助下,枝江市水稻示范区亩产提高到650公斤。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在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团队共建后,应用推广“甘蔗产业提质增效整装技术”体系,育成了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中糖”系列甘蔗新品种5个,其中“中糖3号”含糖量达到16%至17%,糖厂产糖率达到13%,每吨糖料蔗榨取可增收200元至300元,为甘蔗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柠檬是重庆市潼南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潼南区引育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柠檬“一果六分离”柠檬全果梯次加工技术,实现对柠檬100%的加工利用,让一颗柠檬变成300多种产品,附加值平均提升6倍至20倍,解决了柠檬果利用率低、产值难以提升的技术难题。 向“质”而行,理念技术互通厚植绿色底色 一场大雨过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肥沃的黑土地泛着油光。在先行县共建中,梨树县围绕黑土地保护,延拓“梨树模式”,打造宜居乡村。 “去年,我们县以‘梨树模式’秸秆还田为主体,探索实施更加节本增效的黑土地保护‘4+2梨树模式’,即在原有的4种保护性耕作的基础上,加入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在春耕前实施秸秆粪肥堆沤还田近100万吨,实现了‘种-养-种’良性循环。”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新模式能够加快推动秸秆过腹转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当地县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使用堆沤还田的土地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土壤pH值降低0.3个单位。 在黑土地保护方面,梨树县积极推广“两苗三施肥”等黑土地保护新技术,同时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针对县内不同土壤类型区开展山坡地、低洼地、风沙地、盐碱地等的“梨树模式”研究,计划通过3年至5年的研究,总结形成一整套黑土地保护新技术。截至目前,“4+2梨树模式”全县推广面积达到320万亩,建设万亩示范区5个,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黑土地“持久续航”。 东北黑土地生机勃勃,江南水乡绿意盎然。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与江苏省宜兴市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聚焦绿色生产方式,积极探索精准施肥、高效减损收获、化肥减量增效等农业生态绿色化道路。 自开展先行县共建以来,黄岩区探索数字信息引领,发展智慧农业。台州田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种优势柑橘品种“红美人”,同时搭建数字柑橘农业物联网系统,联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测土配方技术,建立了与红美人柑橘生长相匹配的精准施肥技术。据浙江大学教授田生科介绍,应用新技术可有效节省肥料46%,每亩节约人工800元,优果率提高30%以上,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度以上。 江苏省宜兴市开展生态环保技术革新,建设和美乡村。氿鳞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3座高密度循环式养殖车间,据公司创始人王贤彤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循环水净化、自动化管理等技术,缺氧风险降低90%,饵料、药品投入也大幅减少,实现了渔业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宜兴市彩云家庭农场引进乌鳢,开展水生蔬菜生态高效套养模式,探索了一套“芡鱼共养”生态高效种养新模式,通过“鱼菜共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了效益。 落地生“金”,成果转化贯通驱动产业升级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品种‘中农62号’,适宜早春茬、秋冬茬在日光温室及蔬菜大棚中种植。”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西毕农场,研发人员对试验区的黄瓜品种进行了比对。 以先行县共建为抓手,“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与中国农科院创新探索“院地共建平台+实体化运营”模式,加强政产学研联合协作,合作共建了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在培育新品种、发展设施农业等方面催生了多项技术革新,加速成果转化,带动了寿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中农”系列黄瓜之外,研学中心展出的“中寿”系列番茄、“中椒”系列辣椒、“长杂”系列茄子、“中青”系列青花菜等新品种均表现良好。在设施农业技术集成过程中,通过“设施+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改变蔬菜大棚内蔬菜种植方向,研学中心突破了现有设施结构限制难题,形成了日光温室果菜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解决方案。 为了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各先行县积极建设成果展示基地,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通过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合作,仅2023年就建立了10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实现了37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其中,高产奶牛良种繁育项目完成108头克隆胚胎移植和74头活体采卵牛胚胎移植工作,目前12头活体采卵牛、4头克隆胚胎移植奶牛发育正常,状态良好,为利通区培育良种奶牛、实现良种自主可控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集成应用张洪程院士团队和科技企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建设了4248亩兰花塘高标准农田,被认定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该基地采用土壤微生物调控新技术、水稻“三定量”“三协调”栽培技术、智慧农场生产管理等先进生产技术,选用培育优良品种“南粳46”“宁香粳9号”,带动浦口区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集成应用科研团队创新成果,实现稻麦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