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窗 >>养殖技术 >>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详细内容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的小鹅,这一阶段的饲养是整个养鹅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事关整个养鹅生产的成败。因此必须根据雏鹅生长发育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抵抗能力较弱、消化能力较弱,体温调节能力差、抗病力差死亡率高等诸多生理特性进行合理育雏。

  一、鹅舍消毒和空置 

  地面消毒采用2%的热碱水或20%热草木灰,将事先打扫干净的地面均匀喷洒一遍,然后再度打扫干净。墙壁的消毒采用20%鲜石灰乳中加入3%的来苏尔溶液的涂料,将鹅舍墙壁全部粉刷一遍。对育雏室整个空间和室内有关使用的器具,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后熏蒸来消毒,其配比按照每立方米加入福尔马林25毫升、高锰酸钾12.5克,密封熏蒸12小时后充分通风换气,最后关闭鹅舍。消毒完毕后到进雏鹅前空舍时间至少2周,在此期间严禁人员、有害动物进入。

  二、雏鹅的选择 

  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站立平稳,行动活泼,肛门干净,绒毛粗长并蓬松洁净且有光泽。二是眼睛有神,叫声响亮,脐部收缩完好,无血斑、水肿和脐炎,无畸形等,用手抓住鹅,感觉挣扎有力,有弹性,腹部柔软。三是体重正常,按照鹅的品种不同,从小型到大型的初生重在100~130克。

  三、合理分群 

  为保障雏鹅的健康生长,防止出现挤压造成的啄羽、压伤、压死或饿死雏鹅的现象,根据出雏时的强弱大小和适宜饲养密度进行合理分群饲养。一共进行2次分群,第一次分群在开水、开食之前。第二次分群在开食第二天进行,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群。一般是1~7日龄20~25只/平方米、7~15日龄12~15只/平方米、15日龄以后8~10只/平方米。

  四、适时饮水 

  雏鹅的第一次饮水时间大多在24小时左右,用饮水器或饮水槽(深度最好3厘米左右)提供清洁的饮水或者饮用加入0.05%的高锰酸钾的清洁水(1~2周内饮温开水)。适时饮水可以帮助雏鹅补充身体水分,刺激胃口,促进饮食,有利于胎粪排出,防止休克。

  五、合理饲喂 

  雏鹅饮水后不久便可开食,有的鹅会表现出伸颈张口等啄食行为。开食太晚常导致食欲不振,发育迟缓,影响雏鹅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开食时采用全价颗粒饲料(直径为2.5毫米),加入适量切细的鲜嫩青绿饲料,洒在料盘中,引诱雏鹅采食,注意第一次采食不要太饱。开食后即可转入正常饲养。2~3天后逐渐改喂雏鹅的全价配合饲料加青绿饲料。每次饲喂要做到少给勤添,不要吃得太饱,做到少吃多餐。一般白天喂6~8次,夜间加喂2~3次。精料量20~40克/天·只,青料饲喂量5克/天·只。雏鹅阶段的饲料相对稳定,可以根据雏鹅吃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料。严禁将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食雏鹅。

  六、适宜的温度 

  雏鹅刚出生后,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不仅怕冷还怕热,必须要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第一、二周关键期,必须实行人工保温。一般可以采用红外线保温灯保温法,保温时间为2~3周。出壳1~5天时,室温控制在27℃~28℃,出壳6~10天时,室温控制在25℃~26℃,出壳11~15天时,室温控制在22℃~24℃,出壳16~20天时,室温控制在18℃~22℃,20日龄以后,室温控制在18℃,一般4周后可以安全脱温。控温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排除育雏舍的水分和有毒气体,避免风直接吹在雏鹅的身上受凉而感冒。根据当地实际气温进行脱温,切忌忽冷忽热,使雏鹅生病和死亡。

  七、适宜的湿度 

  雏鹅出壳后的1~10天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65%,10 日龄以后,雏鹅的体重增加,代谢废物增加,室内易潮湿,此时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0%之间。育雏舍必须及时打扫,勤换垫料、垫草,并及时清除粪便,保持育雏舍的干燥和环境清洁卫生。

  八、合理放牧和游水 

  每次放牧时,都要选择温度适宜的晴天进行,上、下午各一次,每次0.5小时,以后随着雏鹅日龄的增加,放牧时间由短到长。20日龄后,如果气候适宜,可以全天放牧。放牧场地不能远离水源,给鹅提供清洁的饮水和清洗羽毛的地方。如果放牧场地条件好,采食的食物能够满足生长的需要,则可以不补饲或者少补饲。如果放牧场地条件较差,营养需求满足不了雏鹅的生长发育的需要,需要做好补饲工作。放牧期间要注意鹅天敌的攻击,避免造成雏鹅的死亡和惊群。放牧时应注意做好冬季防寒和夏季防暑,以免雏鹅受害发病。

  九、疾病的防疫 

  雏鹅体形小,抗病力较弱,如果管理跟不上,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加强对育雏鹅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适时接种疫苗。二是定期驱虫。三是做好疾病的防治。雏鹅出生后一日龄及时注射小鹅瘟疫苗,每羽0.5毫升。预防雏鹅痢疾,饲料中加入头孢和阿莫西林相关药物,生长到10天时补给亚硒酸钠维生素E针,进行补充硒元素。


技术支持: 义斌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