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热点聚焦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东海瀛洲的绿色交响
详细内容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东海瀛洲的绿色交响

  东海瀛洲的绿色交响

  ——上海市崇明区推进生态岛建设剪影

  本报记者 李朝民 雍敏

  你去过崇明岛吗?去过的人曾经赞叹,崇明岛上步步皆景,若非得挑几处必去,非东滩湿地候鸟、西沙湿地的芦苇荡、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莫属,因为它们代表了崇明岛最极致的美,若无游过必成遗憾。

  崇明立东海之潮头,迎长江于浪尖,古称“东海瀛洲”。数千载的潮涨沙尘,衔珠吐玑,成就了崇明是世界上最大河口冲积岛的美誉。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占上海近1/5的陆域面积,成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崇明之所以隽美,生态农业功不可没。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坚持以全球视野为导向、世界水平为标杆,推动生态农业实现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发展。而今,崇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俨然已成为崇明最亮丽的名片。

  《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40)》(以下简称“崇明区总规”)中明确,到2040年,崇明区将建设成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

  “我们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生态立岛,始终把保护好、修复好、建设好生态作为最大责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打造长江生态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说。

  厚植生态基底

  对崇明区而言,怎样厚植生态基底都不为过。

  近两年,崇明区着力打造观赏功能与人林互动功能兼具的生态景观廊道,让全域都变成“森林公园”。崇明区三星镇已栽植各类海棠近2.5万株,总面积超过2700亩。这些由海棠形成的生态廊道,已被打造成“海棠花溪”。

  崇明因水而生,水质是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指标。《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崇明要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然而,崇明“自我加压”,引进多家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企业在部分乡镇进行污水处理试点建设,以点带面全力推广,让农村水环境更优,计划到2018年年底,实现崇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崇明区正在厚植的,不只是生态的“量”,更有生态的“质”。就拿农业来说,崇明农产品的品牌识别度正在不断提升,比如在位于长兴镇的前小橘创意农场,工作人员经过不断研发试种,现在已成功种出了能连皮吃的爽口橘子。

  同时,崇明农业部门还推进崇明大米、清水蟹、白山羊、老白酒等品牌整合,打造以“崇明”为地域标识的系列绿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制定品牌使用办法,鼓励和引导通过绿色、有机等认证的新型经营主体使用区域公共品牌。

  崇明区农委主任宋学梅说,世界级生态岛背景下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是以生态为第一要义的,无论是在绿色食品认证率,还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等指标上都比以前有明显提高,所执行的环保标准也更加严格。

  当下,崇明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空间布局方面,崇明不断挖掘乡村价值;能源体系建设方面,崇明2020年将初步建成清洁能源为主、能源高效利用的“绿色能源岛”。

  在建设生态岛过程中,崇明越来越重视统筹社会力量、深化政企合作,让生态岛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大合唱”。崇明区政府联手12家大型企业集团,共同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保驾护航”。合作项目包括轨道交通站点上盖开发、东平特色小镇、前哨风情农场、现代食品厂和现代农业研发中心等。

  优秀的生态基底,成就了鸟类天堂。东滩保护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发现,以小天鹅为代表的越冬雁鸭数量明显回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首次现身东滩,在生态修复区内栖息的鸟类超过6万只。“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去年冬天也光临崇明,数量达到91只,创下东滩保护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坚持融合发展

  近年来,崇明区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生态岛建设的强大动力,以全生态理念为指引,大力实施“生态+”战略,吸引多元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生态岛建设,其间涌现出一批可作为标志性的实践范例。赖岳军就是典型代表。

  赖岳军是中国台湾人,香朵开心农场的经营者。香朵开心农场占地200余亩,分两期建设,第一期今年6月28日在庙镇合中村开业,面积130亩左右,有林果采摘区、农耕体验区、鸡禽观赏区等多个农业功能区。

  赖岳军说,在崇明区经营开心农场,门槛很高,比如农场经营者须以租赁房屋或吸纳农民入股的方式,获取当地10户以上连片农宅使用权;要在农宅周边租赁100亩以上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项目建成后要吸纳10名以上当地农民到农场就业。首批符合准入条件的农场只有10家,香朵是首家开业的。

  在唐海龙看来,只有高标准,才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真正集生态农业、美丽田园、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于一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游客来到开心农场,分不清这里究竟是宾馆,还是博物馆,或是体育馆,或是别的什么,既可以住宿,还能观光、运动、长知识,这才是融合。”

  香朵开心农场有何“吸睛”之处?庙镇党委书记董玲娟说,市民游客来到这里,将不再是“吃一顿农家菜、走一走田间路”这样的传统模式,而是白天能“手把青秧插满田”,晚上能听取蛙声虫鸣入眠,真正融入自然,放松身心。

  以放羊为例,传统的农事体验,一般是小朋友与羊零距离接触,摸摸羊角羊毛,家人给孩子拍个照,就差不多结束了。但在香朵,放羊就是真正的放羊。农场里养了40多只白山羊,有大有小,如小朋友去体验,就放小羊出来。

  放羊区四周是用石头垒起半人高的围栏,面积约有大半个足球场大小,长满了青草。赖岳军说:“住在这里的小朋友,早上可以把羊赶出羊圈,在草地、土坡上和‘羊咩咩’奔跑嬉戏,拔些青草给小羊吃,傍晚再把羊赶回去。”

  除了放羊,游客在香朵还能插秧、捉泥鳅、抓螃蟹,享受各种“一脚泥”的乐趣。在果园区,游客还能体验亲子采摘的快乐。“以采梨为例,我们的设想是,吃梨不要钱,但摘梨是要收费的。换句话说,我们卖的是‘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果实,这也是提升农业附加值的一种手段。”赖岳军说。

  令人感到新奇的不止于此。日前,在一片美丽田园风光里,首届崇明岛国际乡村定向赛在港西镇北双村鸣枪开赛。来自国内外的560多名参赛队员参加比赛,在港西的田野林间,共同体验田园的休闲与生态,把农业玩出“国际范”。

  定向赛是一项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定点任务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本次定向赛以“绿岛-绿野,寻味-寻梦”为主题,最大亮点是通过在乡村田野间设置定向任务,以农业为载体,实现“农业+旅游、农业+体育、农业+文化”的融合发展。

  港西镇党委书记顾松兰说,结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港西镇正在全力打造与之相匹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凭借创新农业新玩法、畅享农事新体验、营造农村新感觉等举措,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

  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发展旅游业是关键一招。要想让游客留下来,多住几天,住宿品质至关重要。唐海龙认为,崇明的旅游,一定是度假休闲放松型的,是“慢节奏、慢生活”的,可以看月亮,数星星,闻花香,赏美景。

  秉持这一理念,香朵在保留民居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改造了12栋闲置民居,打造成了精致的乡村别墅,每栋200多平方米,一共有近50个房间。这些别墅各有不同主题,比如以“木雕”“藤艺”等为主题。

  目前,香朵经营得风生水起。58岁的合中村村民陈家芝,因烧得一手好菜,“摇身一变”成了开心农场最重要的厨师之一。她做的厚皮蛋饺、咸瓜白扁豆等崇明土菜,深受游客钟爱,很多人吃后都竖起大拇指。

  赖岳军说,像陈家芝一样有特长的农民,还有不少。经过正规培训后,香朵为他们提供了近60个就业岗位,主要有厨师、白山羊饲养员、餐厅服务员、稻田管理员、林木管理员等,使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香朵促农增收,只是众多鲜活实践中的一个。如今,生态环境的变优直接改善了崇明的经济民生,崇明人的“钱袋子”也逐渐殷实起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3868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21003元。

  如今,从生态改善中得到实惠的崇明人,不断增强生态意识,铆足干劲,积极参与生态岛建设,人人都想争当生态发展的主角。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为例,崇明越来越多的人已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不少地方已建立干湿垃圾管理制度。到今年底,崇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将实现全覆盖。

  23年后的世界级生态岛,究竟会是什么模样?“崇明区总规”给出了清晰描述:常住人口控制在7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锁定在265平方公里以内,自然湿地保有率从38%提升到45%,森林覆盖率提升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6.8平方米提升到20平方米,呈现一幅“沙静明月虫雀归”的和美景象。

技术支持: 义斌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