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农业资讯 >> 青海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构筑强大凝聚力的战斗堡垒
详细内容

青海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构筑强大凝聚力的战斗堡垒

构筑强大凝聚力的战斗堡垒

——青海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郜晋亮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对于党的基层组织而言,不仅要作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更要成为新时代的先锋,有勇于创新的作为。

  青海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一线,持续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精心打造了一批地方党建品牌。农村党员的身份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先锋队;基层组织生活实现了常态化,党员敢于晒成绩、亮承诺,争当为民服务的表率……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了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农村党组织有了“固定党日”

  每到固定党日这一天,海东市平安区沙沟乡沙沟村党支部书记星生明总会早早来到党员活动室,打扫好卫生,烧好水,然后再把活动的议程仔细捋一遍,把要同党员们一起学习的内容熟悉一遍,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好其他党员向支部提意见的心理准备。

  如今,每到这一天,像沙沟村党支部一样,海东市所有村的党支部都会忙碌起来。

  12月1日,在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郎家村党员活动室里,记者亲身感受了固定党日活动的热情。奏国歌、重温入党誓词,这是活动的规定动作。在自选动作畅所欲言环节,村里老党员郎存福第一个发言,他提出,要尽快将堆放在村中沟渠里的生活垃圾清理一下,村里经济上去了,但环保的意识不能落下去。

  在村民谢彭华的记忆里,这几年来,若是村里没有什么重大活动、重大事情,党员活动室从未这样热闹过。即使是遇上重大活动、重大事情,开会时全村党员也未必都能到齐。来了的党员多数也都是只带着两只耳朵,听听书记安排完工作,讲完事情,就各自散了,很少有发表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更不用说大家聚在一起谋划村里的发展了。

  党员召集难、活动走过场、方法不生动、内容太单调、效果难确保等问题,是海东市乃至青海省多数农村党组织普遍面临的难题。为了寻找这道难题的答案,2015年,海东市将每月1日固定为农村党员活动日,并在全市1586个农村党组织中推行,重点围绕党性教育、民主议事、公益服务、能力提升等内容开展活动。

  说起固定党日的好处,海东市委组织部党代表联络办主任李海元说:“‘固定党日’活动打破了原有的‘支部会议’格局,把党内组织生活开到群众日常生活中,把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到为民服务办实事中,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凝聚民心、焕发活力、攻坚克难的坚强堡垒,让党内政治生活和特色主题活动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使党内生活成为引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风尚。”

  一个党员一面旗,打造脱贫攻坚先锋队

  3年前,西宁市大通县青山乡青山村还穷得叮当响。当时,全村45户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才2700多元。现如今,全村不仅脱了贫,而且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比当时翻了将近四番,达到了10586元。青山村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也得益于脱贫路上选准了产业,更得益于有一支由党员组成的战斗力强大的帮扶队伍。

  汪龙是村里一名普通党员,也是外面“打天下”的能手。村党支部书记汪玉宝告诉记者,汪龙长期在海西州种植枸杞,每到枸杞收获季节,他总会从村里带10多个人到枸杞基地采摘枸杞,对于贫困户而言,几个月下来收入不菲。像汪龙一样的党员,已经成了青山村脱贫攻坚的先锋队。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党员要做脱贫攻坚的先锋队。”青山村第一书记李培坤告诉记者,“为了让党员的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来,我们探索出了精准扶贫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全村划分为16个网格,并在网格内标注贫困户、党员户,让贫困户有事找得到党员,让党员服务延伸到贫困户。”

  小到一个青山村,大到青海省脱贫攻坚主战场,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的力量正在不断释放。2015年10月,青海省选共派4196名“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员到全省1206个重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维稳重点村驻村工作,并推动全省4500余个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14.5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5.92万户贫困户全覆盖结对认亲,有效实现了穷村谋发展、弱村抓整顿、维稳重点村促和谐的目标。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中,越来越多的党员带富脱贫,已经成为精准脱贫的强大牵引。

  让干部留下身、安下心、干成事

  回忆起初到乡里工作的情景,泽库县西卜沙乡人大主席旦正才让告诉记者,那会儿乡里的干部喝水要到河里去挑,冬天取暖要自己买牛粪烧炉子;虽然有一个简陋的小食堂,但要想吃到新鲜的蔬菜却很难;整个乡政府只有两台电脑,而且还没有网络,办公条件不是一般的差。要是让干部们说句心里话,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样条件的乡镇工作。

  “黄南州大部分乡镇服务对象高度分散、服务半径大,干部开展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苦努力,更为突出的是乡镇工作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条件差、留人难、难留人’、干部‘走读’等问题突出,久而久之,乡镇干部奉献意识淡化,工作没有长期打算,普遍存在‘能走就走’的思想,谈不上扎根基层、服务人民。”说起问题的严重性,黄南州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马青云坦言。

  这样的“常态”必须改变!为此,黄南州争取资金2.21亿元,从2014年起,正式启动实施乡镇“八有”工程,即有党校、图书阅览室、周转房、食堂、网络、庭院绿化、健身场所、卫生厕所,让乡镇基层干部真正住得下身、安得下心、干得成事。

  泽库县麦秀镇是率先在黄南州实施并完成“八有”工程的乡镇,州里不少乡镇都投来羡慕的眼光。麦秀镇党委组织委员卡毛吉告诉记者:“这里海拔太高,气候不好,没有实施‘八有’工程前,乡里办公、生活条件很差,留住人很难。再看看现在,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几年,乡里面陆续考进来的大学生都愿意留在这里工作。”

  如今,青海省正在大力推广黄南州乡(镇)基层政权“八有”工程经验,将计划利用2-3年时间,投资9亿元,实现全省365个乡镇“八有”工程全覆盖,让基层政权焕发新的生机。

技术支持: 义斌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